虎走TARTHEREDGE2自介5K:21:48(天生玩家自測)半馬:97分(2020 Zepro 新竹)全馬:3:24(2019大阪馬)月跑量:250~280K身高:172cm體重:62~64kgSize:28.5~29cm腳型:低足弓,內旋。目前已穿過 :
ASICS: GT2000 4代&10代、Kayano(23、25、28)、Evoride虎走6 (2雙)、虎走EDGE。Adidas:Adios4代&5代。Mizuno:Rider20、RiderNeo第一次穿虎走是2018,虎走6。果然是練速度用的,不到200g的重量,清晰的腳感,抓地力十足,每一分力氣都轉化成推進的力量,自此愛上虎走。(虎走6深藍)
2018臺北馬前再買了第二雙虎走6,跑出人生第一個330。(虎走6 黑色)
2020入手虎走EDGE,這雙明顯較6代厚一些,腳感也軟一點,反應依然快,推進效果好,但不知為何跑到16~17K後,右腳足弓會有變硬的不適感。試了很多次都一樣,左腳反而不會,可能跟我足弓偏低有關。於是只拿來跑半馬以內,第一次半馬破百就是穿這雙。(虎走EDGE 白色)
由於無法穿EDGE跑長距離,改穿Adios5跑臺北馬,同樣為薄底競速鞋,Adios5就是沒有什麼缺點,也沒有特別有印象,但是跑全馬腳底板不會像虎走在30K左右感到疲累變硬。相比之下,虎走更輕更薄,雖觸地更硬,但推進效果更好。如果是全馬,我個人偏好Adios5。以上三雙虎走分別累積里程到1,000公里就退役。隨著2021臺北馬開放名,正在苦惱要穿哪雙鞋去比賽,剛好跑友Peter去年穿EDGE2在臺北馬SUB3的佳績,他覺得穿起來很舒服,很棒!我原本想說EDGE1&EDGE2差不多,沒想到在長距離的表現還真的不一樣。先來看一外觀(類似初號機配色,喜歡)
(與EDGE1相似的大底)
(FLYTEFOAM PROPEL 更輕更耐用)
(腳跟少了虎走兩字)
冒著跪主機板的風險,用小美秤重XD(虎走EDGE2 28.5,約195g)
以下是不同情境下的評測:輕鬆跑:地點:人行步道、磚&柏油混合、PU操場感想:薄底鞋緩衝少,要輕鬆跑當然也可以,如果沒注意很容易超速。輕鬆跑就該讓腳比較輕鬆,不需要用虎走催速度。新手跑者不建議穿虎走執行輕鬆跑。
L.R:21K (9/18)、27K地點:新埔往北平國小、河濱。感想:路線中有一段約4K的山路,由上下緩坡交錯而成,很喜歡這段路線,有上下坡的變化、平路,還有田園風光,長跑的好選擇。上坡不會有拖腳感,只要肌力夠,可以很輕巧的往前蹬。下坡時鞋底良好的抓地力,每一步都緊抓地面。至於之前EDGE1超過16K的右腳不適,完全沒發生,山路或河濱都推進的很順利。甚至比前一代更有回彈感。
間歇&節奏跑:12K(10/14、10/21)地點:田徑場感想:田徑場跑課表很多跑友會穿薄底鞋,而這就是虎走的主戰場!與之前穿Kayano、GT2000相比,速度提升時腳步很輕快,每一步的力量都反映在推進。稍微多出一點點力,馬上反映在圈速,就是爽快啊!需要考慮的理由:1.30K後腳底板肌肉可能會緊繃感到硬。2.不適合新手跑者。3.競速取向非緩衝型。
必買理由:1.抓地好、推進效果好,適合跑課表。2.輕量化,腳感輕快。3.鞋底耐磨,壽命長。
從6代、EDGE、EDGE2,給我的腳感都很一致,穿了就知道是虎走。喜歡這種熟悉的感覺,就像Porsche 911一樣,經典且歷久彌新,不需要大幅度地改款,因為已經是近乎完美的狀態。碳版鞋的浪潮下,虎走仍是我鞋櫃中不可或缺的經典好鞋。 Stay Strong Stay Safe#2021臺北馬